摘要:2012年2月26日,东盟提出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这是在东盟已签署的5个自由贸易协定上提出的新的区域组织。其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本文对组建RCEP的背景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RCEP对中国的意义和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并对RCEP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国 RCEP 东亚 合作
2012年2月26日,东盟十国提出组建”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这是东盟国家首次提出,并以东盟为主导的区域经济合作,是成员国间相互开放市场、实施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组织形式。在2012年8月30日召开的第一次东亚峰会经贸部长会议上,东盟10国、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经济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将在11月召开的领导人会议上共同推出RCEP,并通过了《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2012年11月,新的自由贸易协议组织RCEP有望诞生。届时RCEP将覆盖30亿人口,国内生产总值达17.2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最大的自贸区。
作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新产物,RCEP所倡导的开放的合作机制将直接影响今后区域经济的合作与发展,对我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一、RCEP产生的背景
(一)WTO谈判受阻
二战后国际经济一体化经历了传统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新区域主义两个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多边协商越来越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达成共识,世界各国在努力通过多边贸易体制推进贸易自由化的同时,更加注重地区间的合作。截至2010年10月,向WTO通报的RTAs达到474个,相互交叉的RTA中的不同规则导致了意大利面碗效应,提高了成员方的成本。此外,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负面影响的逐渐显露,多哈回合陷入绝境,WTO的发展陷入困境。2012年9月24至26日,WTO2012年公众论坛在日内瓦WTO总部举行,其主题为“多边主义陷入危机之中了吗?”在论坛上,WTO总干事拉米明确指出WTO遇到的困境,认为WTO和其他多边组织近年来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以前的简单的解决方案已经适应不了今天的新形势。论坛明确提出应建立新的办法来促进多边贸易开放。
(二)欧盟与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欧洲单一市场”以来,欧洲各国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如今已经形成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欧盟。2011年,欧盟内部贸易额5.52万亿欧元,增长10.1%,占欧盟内、外贸总额的63.2%。欧盟内部大市场的形成减少了贸易成本,增加了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提高了欧盟国家的福利。政治上实行统一的外交政策增加了欧盟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话语权。统一的货币政策虽然遭受了严重危机,但是也增强了内部弱势国家的抗风险能力。
美洲自由贸易区由美国在1994年美国迈阿密西半球首脑会议上提出,目的是在2005年初在西半球建立一个世界上面积最大、拥有8亿人口的自由贸易区。但是由于巴西等拉美国家与美国在建立自由贸易区的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谈判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作为替代模式,美国采取了与美洲各国家单个签订协议的方式来组建美洲自由贸易区。可以预见的是,虽然美洲自由贸易区未能如期启动,但是由于美国在经济、政治上的影响,最终建立一个广泛的“灵活的”美洲自由贸易应是意料之中的事。建成后的美洲将在经贸和众多对外经济事务上成为一个整体,并产生政治影响。
随着欧洲和美洲的一体化程度的加强,亚洲国家之间也必须寻求合作。东盟10国作为整体谋求与东亚和澳洲的合作,既可以加强东盟在东亚和澳洲的话语权,也会提升东亚和澳洲在世界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
(三)东盟的现实需要
目前,东盟已经与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这6个国家分别签署了5份自由贸易协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共同与东盟签署的一份自贸协定),这5份自贸协定内容各不相同,规则纷繁复杂,实际操作不易。东盟期望通过RECP的组建来整合优化这5份自贸协定,改变规则过多,不易操作的状况。此外,通过RECP的组建,东盟还可以巩固和发展在区域合作中的主导作用,提升在国际经济和政治上的地位。
二、RCEP的主导作用及进程安排
(一)RCEP的主导作用
东盟提出RCEP并期望在RCEP中起主导作用。东盟各国的经济实力虽比与之签订自贸协议的各国要弱,但是作为整体,东盟的实力还是能够支持其主体地位的。随着东盟国家内部的政治经济改革,东盟国家的实力和地位会大幅度提高,国际社会的支持也会增加。尤其是近年来东盟内部国家如越南、缅甸的经济、政治变化让国际社会对2015年建成东盟经济共同体寄予厚望。按照组建RCEP的时间表,2013年初启动谈判,2015年底完成谈判进入实施阶段。在组建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同时组建RCEP,东盟受到的国际支持力度会比较大。
此外,RCEP的成员是与东盟签订有自由贸易协议的6个国家,即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这6个国家的联系国,东盟有成为主导的天然优势。而6国也表示支持东盟主导建立RCEP。
(二)RCEP的进程安排
RCEP的目标是消除内部贸易壁垒、创造和完善自由的投资环境、扩大服务贸易。涉及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等领域,自由化程度将高于目前东盟与6国已经达成的协议。目前,东盟和RCEP的另外6个成员国已经在第一次东亚峰会上通过了《RCEP谈判指导原则和目标》,货物贸易工作组已经成立并开展工作。服务工作组和投资工作组的成立也已经在进行之中。2013年将启动RCEP谈判,2015年底完成谈判并进入实施阶段。东亚峰会的另两个成员国(美国、俄罗斯)因为没有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所以不在RCEP成员国计划范围之内。美国、俄罗斯的加入要待RCEP建设到一定程度之后再商谈。
三、中国加入RCEP的意义与对策
中国政府已经明确表示愿意加入RCEP并支持东盟组建RCEP。这主要是基于四个原因。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成立以来运转良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自2002年到2011年,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额从547.67亿美元增至3628.5亿美元。东盟现在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连续3年是东盟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在双边投资上,截至2012年6月,中国与东盟的双向投资已经突破9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投资188亿美元,东盟对中国投资738亿美元。中国和东盟的前途命运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二是RCEP符合中国的外交政策。在与邻国的关系上,中国实施“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主张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三是RCEP有利于提高本区域的经济一体化程度,这种一体化的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稳定和繁荣。2012年是《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订十周年,也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两周年。东盟在这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年份里提出组建RCEP很自然的得到了中国的支持。四是RCEP的组建具有可行性。RCEP的组建有5份自由贸易协定为基础,在谈判和实施上都有现实基础。
在2012年9月9日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强调:“我们应该在充分考虑各成员经济发展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基础上……循序渐进推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中国加入RCEP指出了方向与策略。
作为联系东亚国家和澳洲国家的RCEP,一旦建设成功,必将在世界经济上扮演重要角色。中国不仅可以通过RCEP加强与邻国的合作,而且可以表达维护自由市场的立场。笔者认为,中国加入RCEP的对策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加强我国与RCEP国家的产业合作
RCEP所涉及到的东盟十国、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16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差距大,产业上竞争性与互补性共存,目标市场上有重叠。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困难重重。
以东盟十国为例,东盟十国内部新加坡、文莱是发达国家,马来西亚、泰国、中国、印尼、菲律宾是新型工业化国家,越南在进行积极改革,柬埔寨、老挝、缅甸仍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人均GDP上,水平最高的新加坡与最低的缅甸相差约80倍,与老挝、越南相差40倍,远高于欧盟内部16倍和北美自由贸易区内部30倍的差距水平。内部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使得各国在推进一体化的目标和进程中存在明显的差异,也限制了相互协调经济政策的空间。
在尊重东盟内部国家的经济差异基础上,中国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产业合作。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上,利用“早期收获计划”来区别对待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产业结构上,我国与东盟十国、印度存在着高度的相似性,各国在市场、资源、投资、技术各领域竞争激烈。“中国威胁论”、“龙象之争”的论调不时浮现,在关键时刻这样的论调会对RCEP的组建造成巨大破坏。加强产业合作既是RCEP的活力所在,也是我国与RCEP国家开放市场达到共赢的基础。对外开放市场,既会给本国产业发展带来机遇,也将给产业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我国应利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上取得的经验,推动RCEP国家间的产业合作,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在更广阔的空间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打造各国间优势互补的产业链,大力提升RCEP内产业链价值并延伸产业链,促进各国产业在开放中升级和发展。
(二)协调和改善中国与RECP国家的政治外交关系
中国与东亚国家的历史问题历来很敏感。在RCEP中,中国与其他15国的政治关系很大程度上会决定RCEP的走向。如每当中日政治冷时经济交往也很快衰退。2011年的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东盟国家的南海之争,2012年持续升级的中日钓鱼岛事件,都在国际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严重的影响到了中国与菲律宾、越南等国家的经济合作。南海之争中菲律宾出口到中国的香蕉无法及时通关而腐烂。钓鱼岛事件中抵制日货,导致日本企业在中国的销售剧烈下滑和遭受极端的抵制情绪,同时原本正常的经济合作也处于停滞状态。政治问题最终都极大的影响到了经济,这些都不利于RCEP的发展。
中国与东亚国家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受到美国的制约。2011年,美国宣布“重返亚洲”的外交战略,主要目的是吸取亚太地区经济高速发展的活力,拉拢亚太的传统盟国和与中国存在领土主权争端的新兴工业化国家来遏制中国的崛起。中国在考虑与东盟国家和日本的政治外交关系时必须把美国放在首要考虑的因素上。在RCEP的建设中,中国和其他成员国都必须以极大的智慧来看待历史问题。
最后,作为区域合作组织,RCEP天然的带有排外性,会让外部国家感觉受到了排斥,尤其是美国这样的积极谋求亚洲利益的国家更会立刻产生深重的危机感。应让外部国家感受到,虽然中国在RCEP的建设上有重要作用,但中国的目的是推进自由贸易,增进东亚各国人民的福利,提高RCEP国家的经济增长,这本身是在为世界经济做贡献。
(三)加快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巩固RCEP的基础
中国参与RCEP的基础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自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商谈以来,双边的贸易和投资取得了突破性发展。这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所采取的主动让利的睦邻政策。如在中国东盟自贸区谈判中破例实行的“早期收获计划”。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常年保持逆差。这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对中国的国际收支不利,但是有效的利用了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产业结构差别,让中国的工业制成品能够无障碍的进入东盟市场,而东盟的原材料也可以很便利的进入中国市场,实现了双赢。
在贸易结算上,中国与东盟国家的贸易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既方便又降低了风险,并扩大了人民币的国际化。在投资上,设立了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向东盟提供优惠信贷等,这些都支持了东盟国家的经济发展。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都陷入了衰退中,而东盟随着2010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东盟当年便实现经济复苏,中国市场的拉动作用起了很大作用,中国已经成为了东盟经济的稳定器。
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中国应进一步加强其建设,促进贸易便利化、消除非关税措施、加强在基础设施领域的合作及推动服务贸易的发展。并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为蓝本,加强RCEP国家的经济合作建设。
(四)参入制定合适的RCEP规则和进程
虽然RCEP为东盟国家提出并主导,但是中国应该积极参与制定RCEP的规则和进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目前人口最多、市场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在RCEP的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应积极落实《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并以此为基础来参与制定RCEP规则。在RCEP的建设进程上,也应充分表达中国的意见来稳步推进RCEP建设,实现共赢。
(五)增强中国在RCEP中的话语权和抗风险能力
虽然在东盟提出组建RCEP之后,6国都表态表示支持,但是随着RCEP的发展,主导权和抗风险能力问题很可能重新讨论。一方面是中国、日本、印度这样的大国的存在会削弱东盟的话语权,另一方面是东盟国家自身的实力还需加强。
中国在亚洲的区域合作中虽然并没有主动谋求主导地位,但是由于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地位,中国有成为中心国家的天然优势。作为区域经济合作的中心国家,首要的要求便是在危机前具有强大的抗风险能力来保护区域经济合作伙伴。如欧盟的德国、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美国。历史表明,东盟国家还不具备领导地区国家共抗风险的能力。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东盟国家损失惨重,货币上竞相贬值,货物出口上互相降价残杀。而中国主动承诺货币不贬值,稳定了亚洲经济,承担了大国的责任,赢得了各国的尊重。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东盟国家也主要是依靠中国来摆脱危机,实现经济的发展。这表明中国已有足够的实力来领导各国抵抗风险。
在此情况下,中国应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在RCEP的建设上,中国应利用自己在国际政治经济上的影响力,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平衡成员国利益,主动承担更多的义务,成为东亚的经济稳定器。
在当前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中,RCEP的建设正当其时。然而,要在历史、政治纠纷严重,经济差距大,产业结构有很强竞争性的区域内建成RCEP绝非易事。这需要中国具有世界性的眼光和正确的战略措施,平衡国内国际关系,积极行动,有所担当。
参考文献
[1] 宋扬.2011年欧盟内部贸易增长10.1%,“环形结构”格局依旧[J]. [2] 李志伟.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上半年近一千九百亿美元[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8月13日,02版
[3]冯昭奎.中日关系:历史的回顾与展望[J].外交评论.2012年第5期
[4]柴非.双边FTA谈判中的贸易政策选择----基于谈判标的联合指数方法的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9年第11期
[5]吴胜蓝.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中国的选择----基于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6期
[6]孙晓玲.印度----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缘起、现状及影响[J].东南亚研究.2010年第3期
[7]杜德斌,范斐,马亚华.南海主权争端的战略态势及中国的应对方略[J].世界地理研究.2012年6月
[8]林永亮,林炳清.主权观念与地区合作----以中国—东盟合作为例[J].南洋问题研究2012年第2期
[9]许宁宁.欢迎RCEP:东亚经济合作会有新机遇[N].经济观察报.2012年9月24日,16版
[10]WTO.Is multilateralism in crisis?[Z].2012 WTO public forum.24-26 september 2012
|